筆者居德二十餘載,經常往來於大城與
小鎮之間,從來沒有見過一隻流浪狗。
德國有註記的家犬約六百萬,包括未去
登記及收養於動物之家的,估計約八百萬
,而生活在動物之家的狗平均約二十萬左右
,其中多數來自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外國。
德國為什麼沒有流浪狗?在一個除非犬隻身心重病
,無法醫治的情況下才准予將之安樂的國度,
為什麼能夠每一隻狗都得到照顧?
為什麼沒有一隻狗需在路上徘徊乞食?
為什麼在一個擁有八百萬狗口的國家
不須有捕犬隊的存在?
為什麼如此眾多的狗口,卻無須為了控制數目
而將之安樂?
動保法落實是因素之一:
德國法律規定,棄犬者
〈包括遷居而將犬隻留在原地者〉需繳約台幣九十
萬之罰款,嚴重虐待犬隻者可判至兩年之坐監徒刑
。德國法律賦與警察監督、糾察、取締虐待動物行
為之權責;比如即使只是發現犬隻被拴以鐵鍊,或
關在溫度太低的房中,此係違犯法律,即可偕同警
察蒐證,立時提出控告〈此點與台灣受檢單位,你
推我拖,互踢皮球,或一紙公文飛來飄去,最後不
了了之的辦案方式如南轅北轍啊!〉。德國的寵物
店不准販賣犬隻,此規定有母法為據:犬隻飼養法
對於每隻狗包括休息、運動的空間,犬舍的建築
材料、規格、濕度、溫度、光線........,均有
嚴格的規範,此為寵物店無法提供的條件。
〈如台灣夜市街頭販犬的情況在德國更不可能存在〉。
繁殖場亦有相同的規定,加上繁殖同業公會基於
動保意識、倫理角度及品質的保證而自律甚嚴,
且互相監督,因而繁殖的數目受到合理的控制。比
如公會有小型母犬一生不得生產超過兩胎的協定
,又比如某類犬隻如狼犬,最高生育年齡為八歲,
再如比利時狼犬,每年在德國繁殖的總數不得超過
七十隻。因有限的繁殖數目及健康的品質,故所出
售的犬隻價錢極高,繁殖場的協定不但利己利犬,
且不會對社會造成負擔。
一般德國人都具有替狗作絕育手術的觀念,
即使是高價購來的狗,通常也會將之結紮,
而生活在收容所的犬隻亦一律須作絕育手術。
德國的動物收容所因係由公益團體所經營,所以都
能得到政府的資助,不足之款數由會友會費及募
款而來,而來收容所領養狗者大都需繳些許手續費
,如被領養的狗需作身心治療,則手續費亦可免。
如果飼主有不可抗拒之原因,如死亡、重病、失
業、破產.......,而必須將狗送到動物收容所,
亦必須繳付手續費或樂捐。
在德國想要擁有狗的人,通常會到收容所去收養,
欲領養狗者需通過考核,包括領養狗的動機、有
否照顧狗的經驗、家居空間、經濟情況........,
通過審核者需簽署接受動保義工隨時追蹤及審查犬
隻生活狀況的法律文件,此為避免犬隻再度易主
的防範之法。
「勿以虐待動物為樂,牠對痛苦的感受和你一樣」
,此為幾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德語押韻詩句。
幼稚園及小學教師也會教導孩子勿向家長要求寵物
作為生日或耶誕禮物。以上垂手可得之兩例,可
窺見德國動保教育之普遍。
德國政府無需花費任何公帑以捕犬、留置犬隻及
殺犬,若有此筆預算,運用於監督、控制狗口來源
,且資助動物收容所尚綽綽有餘。
台灣已有代表十五萬張選票的人士參加替狗
爭權的遊行,能吸取國外經驗,傾聽有心
人士諫言而願意大刀闊斧,斬除多年有關
流浪狗問題衍生而出的沉痾之候選者,
必能因「民之所欲,常在其心」而受到尊重、
信任、愛戴,進而獲得勝利。
- Jun 21 Tue 2005 15:57
[轉載] 為什麼德國沒有流浪狗?〈By蔡丹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